|
| 陆佶人 1938年出生,教授、博士导师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 |
成员、总装备部水声及水声对抗专业组成员、中国声学学会理事。主要从事非线性信号 |
处理、统计信号处理、目标识别等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。主持、参加过 |
多项重大科研项目。负责研制的重大科研项目"YTM测量系统"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|
奖,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。与612厂共同研制的"数字侦察声纳"获1991年国 |
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。"八五"期间所负责的"拖线阵声纳目 |
标识别技术研究"于1998年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负责研究的"拖线阵角谱法定 |
向方法研究"、"水声信号参量谱分析技术"、"多比特数字信号频率综合测量系统"等多 |
个项目分别获得中船总公司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。先后获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"有突出贡献的 |
中青年专家"和"全国优秀教师"等称号。 |
|
| 王志功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。1981年12月于南京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 |
位;1990年6月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10月起赴德国弗朗霍夫应用 |
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;1992年10月起在该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,从事以砷化镓工艺 |
为主的超高速,微波和毫米波集成电路,光电集成电路设计,设计出上百种集成电路; |
创造并保持多项世界纪录;迄今为止已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 |
百余篇论文。已获得七项德国发明专利和三项国际发明专利;应IEEE出版社邀请完成 |
英文专著"光纤通信电路设计"。 |
| 1997年归国定居工作,受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,毫米 |
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;领导建立了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,担任所长。1998年五月被推选为国 |
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第五届专家组专家。1998年获"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"。1999年入选全国 |
"百千万人才工程"第一、二层次人选。 |
| |
| 程时昕 1936年1月生,1958年南京工学院毕业,现为东南大学教授、通信与信息系统 |
学科学术带头人、校学术委员会委员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主任。1973-1975年主持 |
设计北京地铁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列车在隧道中的通信问题,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|
奖。1979-1981年在英国伯明瀚大学任名誉研究员。1986-1989年研究扩展频谱通信技 |
术,其成果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。1990-1995年主持数字移动通信自适应 |
均衡技术与抗干扰技术研究,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。发表论文100余 |
篇。1992-1994年任国家863计划首届通信高科技专家领导小组成员。1990-1995年主持 |
创建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,成为我国从事移动通信高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。1984年至今共指导研究 |
生82名,已有25人获得博士学位,46人获得硕士学位。现为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,国际无 |
线电科学协会URSI中国委员会委员。 |
| |
| 戎敖生 1961年出生,江苏丹阳人。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
1988年4月于东大无线电系获博士学位。1994年4月至1995年12月以高级访问学者和Research Associate |
身份,赴美国Oregon State University研修。被遴选为国家教育部"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培养计划"培养 |
对象和江苏省"333跨世纪学术、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"培养对象(第一层次)。 他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 |
领域的前沿性基础课题研究,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,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|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、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基金、 |
江苏省"333"人才培养基金等二十多项。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九十篇,四十多篇被SI和EI收录 |
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"毫米波无源电路的数值分析与应用"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。 |
|
| 章文勋 1937年12月生于上海市。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,1985年 |
晋升教授,1986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。长期从事天线与传播、微波技术、工程电磁理 |
论及其数学方法的教学和科研,曾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重点学科带头人。现任毫米波 |
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委、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。已培 |
养硕士三十余名、博士十余名、博士后三名;主持并完成各种科学基金、国际合作、 |
科技服务等项目近四十项;撰有专著"无线电技术中的微分方程"(1982)、"电磁场工 |
程中的泛函方法"(1985)、"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sm:Functional Methods" |
(1991)等。担任中国电子学会、IEE、IEEE、URSI等学术组织的12项职务。其科研成果曾获国家教委 |
科技成果一等奖(1992)因其得到国际认可的突出学术贡献被授予IEEE Fellow Award(1999)。 |